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动态

拒绝内卷!润滑油行业退出“内卷式”低价恶性竞争(下)

来源:中国润滑油信息网   2024-08-09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中除了强调加强刺激经济的力度,还首次提到“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近年来,中国润滑油行业也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内卷”中,从价格战、渠道战到营销战,各种乱象频出,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一切代价。然而,这种恶性竞争不仅削弱了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还导致了品质下降和行业信任危机。

  “内卷”一词近年来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揭示了过度竞争与内部消耗的严峻现实。它往往被用来形容行业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通过价格战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往伴随着利润率的下降和市场环境的恶化。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sinolub.com)近期在行业交流和市场深耕活动,感受到企业家们对日益加剧的内卷现象深感担忧。这种现象正给企业运营和增长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润滑油行业何时才能走出内卷的泥潭,退出“内卷式”低价恶性竞争,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发表《拒绝内卷!润滑油行业退出“内卷式”低价恶性竞争》(上),剖析了宏观经济以及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内卷对润滑油行业的波及影响,文章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在调查问卷中,90%的用户认为“目前的低价竞争对行业有负面影响”。内卷所反映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由于市场增量有限,企业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导致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甚至陷入无底线的价格战。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亟需反思并寻求变革,找到一条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那么,润滑油行业自身又有哪些问题?出路又在何方?

  低迷的市场现状

  近日,中晟高科(002778)宣布将退出润滑油业务,并出售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晟新材料科技(宜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晟新材”)100%股权。这一消息引发了外界对润滑油行业前景的广泛担忧。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长期以来利润的持续低迷,已使得大部分润滑油企业难以为继,尤其是中小企业减产、关停的现象日益严重。

  中晟高科表示,近年来,润滑油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叠加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因素,推高了基础油等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此外,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游需求也明显下降,致使公司的润滑油业务经营持续低效,毛利率从2015年上市前的16.70%骤降至2023年的1.21%。

  财务数据显示,以中晟新材为平台的润滑油业务一度为中晟高科贡献了主要营收。2023年,上市公司实现营收6.17亿元,其中中晟新材实现营收3.80亿元,占总营收的61.54%。然而,在2024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润滑油行业的利润普遍跌至三年新低。自3月起,大量中小品牌纷纷减产;而6月,由于欧佩克+持续减产的决定,一些润滑油企业对下半年的经营失去了信心,选择关停。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中小规模的润滑油企业难以承担涨价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市场更倾向于选择头部品牌;另一方面,自2023年以来,原材料涨价引发的“以次充好”假油事件层出不穷,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对中小品牌的信任,动摇了市场对它们的信心。“产品涨幅跟不上成本涨幅,正是动摇产业信心的关键所在。”

  赊账问题:行业诚信的丧失

  赊账问题是润滑油行业内卷的典型表现之一。这一现象类似于电商平台上的“仅退款”服务,即商家被消费者“薅羊毛”。在润滑油行业中,经销商之间的赊账现象愈演愈烈,成为了行业的一大顽疾。许多经销商因为赊账问题而倒闭,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因此破裂,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商业信用的丧失,更是整个行业诚信体系的崩塌。

  在润滑油行业,赊账现象尤其普遍。由于行业竞争激烈,许多润滑油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向经销商提供宽松的赊账条件。这种宽松的赊账政策,短期内看似有利于扩大销售,但长期来看,却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经销商为了获得更多的赊账额度,不断扩大进货量,而这些进货量并未转化为实际销售,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困境。

  赊账问题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经营问题,更是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许多经销商由于无法及时回款,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继续向供应商赊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赊账额度越大,资金压力越大,最终导致大量经销商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经营。

  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关系也日趋紧张。供应商为了避免资金风险,不得不提高赊账门槛,甚至停止赊账。而经销商则因为无法获得赊账支持,经营更加困难。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了大量经销商倒闭,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商业信用体系。

  更为严重的是,赊账问题导致了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惜采取极端的赊账政策,诱导经销商大量进货,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产品积压,价格战愈演愈烈。这种不正当竞争,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也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图片

  发票背后的猫腻

  敏感的市场“潜规则”

  发票背后的猫腻现象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为了提高利润,许多润滑油经销商不开发票、虚开发票,甚至伪造发票。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为,不仅让企业陷入了法律风险,还破坏了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更有甚者,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厂家的返利,不惜进行发票造假和买卖。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还让行业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在润滑油行业,销售基础油时出现五花八门的开票名称,类似变压器油、导热油、工业白油。然而这些开票名称的背后却是“钻了空子”,达到“免缴纳消费税”的目的。现在市场上,是“基础油票价涨,货不涨”。基础油之所以可以开这些发票,从本质上说基础油产品涵盖在矿物油的大类中,并且这些产品的理化指标也十分接近,发票名称也是以是否含纳消费税进行划分,所以说这几类油品一些名称也是想规避消费税。

  我国的成品油消费税只在生产、委托加工、进口等初始环节征收,征收环节单一,这导致不同渠道生产的成品油在进入市场时销售价格不一,因此,竞争起点也不同。

  在现行的消费税标准下,对基础油的上下游企业以及润滑油行业的影响显著。目前,基础油消费税按1.52元/升征收,以每吨1126升计算,税额相当于1711.52元/吨。如果加上因不支付消费税造成的增值税损失(按照17%的增值税率计算),税额就达到了2002.48元/吨。此外,由于消费税属于价内税,由销售方负责支付税款,因此,以白油、导热油、变压器油名义销售基础油的炼油厂可以少向国家缴纳2002.48元/吨的税款。根据此计算,税额占销售价的28.6%,然而基础油与白油的价格差距却远小于这个比例。

  市场人士认为,“发票猫腻”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正当经营的企业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税款,而偷税避税的企业则通过不正当手段降低成本,以低价优势抢占市场。这种不公平竞争使得守法经营的企业难以维持,甚至被迫退出市场。以某润滑油品牌为例,其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5%下降到2023年的8%,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市场上受到大量偷税避税企业的冲击。业界专家表示,偷税避税行为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虽然短期内偷税避税能够提高利润,但长期来看,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信誉危机。

  山东省润滑油行业协会会长、全国润滑油企业联盟秘书长焦冲认为,协会在规范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协会应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推动落实国家政策,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协会要发挥服务行业自律与促进行业发展的多重作用,制定并推行行业自律公约,督促企业规范经营,净化行业乱象,坚决避免偷税漏税等行为,让润滑油企业回到合法、合规的发展轨道上来。

  品牌向上

  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竞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品牌影响力,是市场话语权的体现。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能够通过价格调整来应对市场变化和成本波动,从而保障自身的利润水平。例如,苹果公司在面对原材料和运费等成本上升时,能够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不仅不影响销量,反而能带来利润的增长;在鞋服行业,耐克和阿迪达斯通过强大的品牌营销,长期占据高端市场。而在润滑油行业,美孚、壳牌、嘉实多等外资品牌通过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牢牢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而中国品牌则长期处于跟随和模仿的地位。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品牌向上和技术创新,是中国润滑油企业走出内卷时代的关键。

0 - 2024-08-10T154132.989.jpg

  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各行各业的经验表明,价格战的结果就是市场一片红海。目前已有宝马、奔驰、奥迪等国外车企宣布退出价格战。宝马方面称,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中国重汽原董事长谭旭光更表示,“绝不搞三低竞争!我们不能去做低质量产品,迎合低价,我们不做低端路线,我们不搞低价营销”。谭旭光认为,在竞争和合作中,双方应该共同努力,让整个产业蛋糕做大,使得供应商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同时让客户能够享受到更高的价值,市场的竞争应该是价值的竞争。

  如何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竞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润滑油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LubTop总评榜荣誉导师张晨辉老师认为,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要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当避免价格战,而应注重价值竞争。只有持续提供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真正注重质量和用户价值的品牌,才能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心。

  中国润滑油市场未来会出现格局的分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去打造品牌,突出品牌差异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品牌定位相对应的客户群体。这样的价值竞争策略能够为企业构建坚实的品牌护城河,无论是面向消费者的消费端品牌,还是引领行业的制造品牌,都能够实现稳健而可持续的增长。

  业界专家认为,要走出内卷的泥潭,退出“内卷式”低价恶性竞争,中国润滑油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实现品牌向上,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市场中掌握话语权,让中国润滑油品牌屹立于世界之林。通过政府支持和行业自律,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市场的良性竞争。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相关资讯
关于 润滑油信息网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是润滑油门户, 润滑油奥斯卡LubTop总评榜主办方,提供汽车润滑油、工业润滑油以及基础油最新行业资讯、润滑油品牌招商代理,为汽车车主和工业设备用户提供各种润滑油脂、工业油、机油品牌的用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