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油反内卷悄然拉开帷幕
1.缺口-扩张
2003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炼油产能缺口达8000万吨/年,三桶油炼厂开足马力仍难满足需求,中石油、中石化高层也纷纷外出谈判抢油。暴利驱动下,炼油产能开启疯狂扩张,2005-2015年间,中国新增炼油产能4.2亿吨/年。山东地炼企业也激增40余家,总产能突破1亿吨/年。
2.危机初现
危机出现在2014年,布油从115美元/桶暴跌至27美元/桶,炼油毛利从每桶15美元缩水至3美元。2015年国家放开原油进口权,地炼企业疯狂采购低价原油,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2016年山东地炼开工率不到80%,但新建项目报批文件仍堆满了发改委的办公室。 2024年,中国炼油总产能达9.2亿吨/年,过剩约20%。但与此同时,高端化工品仍高度依赖进口。
3.重拳
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的通知》,要求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投运满20年”装置进行全要素体检,彭博社解读:中国正以“规范化整顿+结构性瘦身”组合拳化解产能冗余与收益塌陷的顽疾。此次五部委摸底的重点对象,正是那些第一代炼化装置。“反内卷的真正出路是产业升级,”发改委相关人员表示,“通过减量置换,引导企业将资源从传统炼油转向化工新材料。”这场变革将重构行业生态。 在这场变革中,高端新材料的发展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价值链重塑的核心动力。中国“十五五”将重点突破一批关键高端材料,涵盖高性能聚合物、先进复合材料、特种合金及生物基材料等方向,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均成为国家政策倾斜与企业研发聚焦的重点。
4.今天
五部委的一纸通知把这个行业拉回到现实:减量置换、分类退出。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繁荣会以钢铁的解体为标志,安静落幕。这场由国家意志驱动的“反内卷阳谋”所带来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