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动态

内燃机润滑需求仍在演变

来源:互联网   2025-11-25

  内燃机技术在全球依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和车辆需求持续支持内燃机平台的地区。随着电气化市场份额的增长,深入观察区域交通趋势,可以揭示内燃机技术未来的复杂故事。

  亚洲尤其突出,是单纯内燃机驱动车辆数量增长的地区,尤其是在重型应用领域。与此同时,北美正经历一种不同的变革,一波新的规范重新定义了性能标准。即使欧洲制造商在该市场电气化转型加快的情况下,仍需支持内燃机发动机。

640 (76).jpg

  随着ICE技术不断发展,融入替代燃料并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润滑油行业必须以精准和远见进行调整。ICE的未来并非一成不变。它充满活力、多元且深具区域性。

ICE机队在亚洲扩展

  推动ICE在亚洲采用的有几个因素。快速的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基础设施扩展推动了对商业交通的需求增长。仅由内燃机驱动的重型卡车和公交车需求旺盛,因为提供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多种燃料种类。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天然气重型卡车销量从2018年的5%增长到2024年的约20%,增长了四倍。

  内燃机平台仍主导乘用车、摩托车及其他轻型车辆的市场。在印度以外的亚洲市场,内燃机车辆预计将在2050年前引领轻型车队市场。仅由内燃机驱动的摩托车市场部分预计将保持稳定至2040年。这些趋势凸显了ICE技术在亚洲出行格局中的持久相关性。

  其他地区仅配备内燃机的车辆仍有长跑道。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2024年销量约为1600万辆。根据S&P Global的数据,电动汽车仅占2025年前七个月所有新车销售的7.5%,新能源车仅占9%,随着政府补贴的收缩,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也有所放缓。

  在拉丁美洲,电动车销量在2024年增长了三倍,达到444,000辆,占总销量的8%,总销量达到560万辆。但至少一些分析师预测,未来几年该地区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将放缓至中两位数。非洲的可靠汽车销售数据较难获得,但世界经济论坛表示,2024年电动汽车仅占总汽车销量的1%,尽管新电动车销量翻了一番。

  随着OEM厂商推出更节能且符合排放标准的燃油平台,性能期望不断提升。润滑油必须在更广泛的工作条件、燃料类型和发动机架构中提供性能。

  欧盟已开始推行欧盟第七号汽车排放标准,预计将在本十年剩余时间内全面实施。亚洲紧随其后,中国和印度采用了中国6/VI标准和印度标准6/VI,这些标准与欧盟6和欧元VI高度相似。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两轮车排放法规预计将更加严格,进一步推动对这些车辆先进润滑油配方的需求。

  在所有平台上——包括仅由内燃机驱动的车辆和同时配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不言而喻,随着排放标准的严格,对高性能润滑油和添加剂的需求也在增加。此外,亚洲混合内燃机平台的兴起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发动机通常在较低温度下运行,且频繁发生启停循环,因此需要增强挥发性和防止沉积的润滑油。润滑油行业必须预见这些变化,开发既技术稳健又具区域相关性的解决方案。

本地对本地的方法

  本地化的润滑油开发和交付方法已成为有效满足区域需求的关键。投资于本地研发、测试和合作的公司能够迅速响应监管变化和客户需求。例如,在中国,Lubrizol的本地测试能力使润滑剂开发者能够在实际条件下验证配方,提升可靠性和性能。

  该策略还支持与原厂制造商和石油公司的联合开发,实现与本地发动机设计和燃料成分相匹配的定制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特定市场需求调整配方——如混合动力车需求或替代燃料兼容性——提升了技术韧性和最终用户满意度。

  内燃机技术正在进步,旨在提高热效率并减少排放。在中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主流中国乘用车发动机的热效率从2010年的33%提升到2025年的估计45%。热效率是指有用功输出与燃料能量输入的比值,热效率会因摩擦、燃烧不完全和排气中散失的热量等因素而降低。据报道,商用车发动机的热效率现已超过50%。作环境更为严苛,因此润滑油必须具有卓越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压缩天然气、生物柴油和甲醇等替代燃料带来了新的挑战。润滑剂必须根据不同的燃烧特性、腐蚀风险和热负荷进行配方。例如,甲醇和乙醇燃料通过燃烧过程产生酸性副产物和水。这需要润滑油采用具有强腐蚀性添加剂的配方。将生物柴油作为替代燃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污泥形成。这需要一种具有强分散剂和抗氧化性能的润滑剂。

  这些燃料特定需求正在重塑添加剂化学。润滑油行业目前正在多个维度创新——热稳定性、矿床控制、耐磨保护和燃料兼容性——以确保内燃机平台在低碳未来中保持可行性和高效性。

内燃机创新

  除了适应燃料类型外,现代内燃机平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先进。工程师们利用先进的燃烧技术、轻质材料和集成混合系统,尽可能榨取效率。这些创新对润滑剂提出了新的要求,润滑剂必须在更高工作温度、更严格的公差和日益复杂的工作周期下工作。

  润滑油不再只是被动保护剂——它们是发动机性能的主动助力。增材化学在减少摩擦、防止磨损和保持这些高性能环境中的清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内燃机技术的发展,支持其的流体背后的科学也必须不断进步。

  推动未来创新需要对摩擦学、流体动力学和材料科学有深入理解,并致力于持续改进。

  北美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正进入一个变革阶段,推动着几项新的规范,这些规范将重新定义乘用车机油的性能标准。

  ILSAC GF-8:即将发布的规范将满足混合动力发动机的独特需求,这些发动机在与传统内燃机的热和机械条件下运行不同。GF-8将强调燃油经济性、耐磨性以及与混合动力专用硬件的兼容性。

  下一代dexos1:通用汽车下一代dexos1将在氧化稳定性、低速预点火保护和涡轮增压器清洁度方面提升标准。这些改进反映了现代发动机设计的现实以及消费者对耐用性和效率的期望。

  这些规格共同标志着向更量身定制的润滑油解决方案转变——这些方案反映了动力总成架构的多样性和地区监管压力。润滑油营销人员必须准备迅速调整,使其投资组合与这些不断演变的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保持性能和成本效益。

  对于全球润滑油营销者和配方师来说,敏捷性至关重要。能够快速调整产品组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规格和OEM需求,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关键差异化因素。这需要与投资下一代化学技术的添加剂供应商紧密合作——这些技术在性能上保证不妥协。

  值得一再强调:内燃机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全球各地出行的基石。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地区需求的转变,润滑油行业必须以创新、协作和本地化专业知识来应对。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支持内燃机技术需要:

  针对燃料类型和发动机设计量身定制的先进增材科学。

  符合不断演变的地区标准和规范。

  进行本地化开发和测试以确保可靠性。

  与OEM和服务提供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内燃机技术的发展远未结束。随着全球润滑油市场适应新规格、混合化和地区差异,合作将变得不可或缺。成功取决于价值链各方分享见解、调整策略并投资于满足不断变化需求的技术的能力。

  随着出行格局的多样化,润滑油行业必须保持灵活、信息充分且具前瞻性。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未来中支持内燃机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挑战。这是战略上的必然。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相关资讯
关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是润滑油门户, 润滑油奥斯卡LubTop总评榜主办方,提供汽车润滑油、工业润滑油以及基础油最新行业资讯、润滑油品牌招商代理,为汽车车主和工业设备用户提供各种润滑油脂、工业油、机油品牌的用油知识。